东莞古村落出行攻略-寻找失落的村庄(4)
百岁坊:
始建于明万历年间二十年至二十六年(1592-159)。当时南社村的谢彦眷夫妻都同时超过一百岁,东莞县令李文奎上报朝廷,朝廷准予建祠,公祠命名为“百岁坊”,这座祠堂的正面为牌坊形式,三间三楼,歇山顶,檐下有斗?恚?影壁须弥座以红石雕造。内部则三开间二进院落,坊祠结合。斗?怼⑿朊肿?都是官式建筑的专利,民间建筑罕有使用。最晚始于500多年前的明中叶。望着矗立在面前的这座 “百岁坊“,心想也许里会是一块福源宝地吧。那样的飞檐斗拱,古朴砖木,雕花榫铆。真是不容易呀。
这里著名的一片高大的建筑群叫资政邸.
是光绪二年(一八七六年)进士谢元俊的府邸。它座落在小丘之腰,石级,栏杆还保持着当年的高贵气派,两廊的花楣精美绝伦,厅中的垂花门镂刻着花卉群鸟,上面的孔雀尾、凤凰头都凸出木外,栩栩如生。现存前后两进厅堂,前进为门厅,三开间,凹斗式大门,前有 4米进深月台,台前有石栏杆,大门以青石做门框,墙体磨砖对缝。进大门后迎面有一道隔扇门,正厅面阔三间,中间前檐为落地大花罩,后厅与前厅之间有廊屋相连,中央合围成4米见方的天井,天井中心建四面透空的廊房,廊顶屋檐高出厅堂屋檐之上。所有屋檐下都是精致的木雕。
谢遇奇家庙:
还有一座也是一位进士的家庙,不过这位是武进士门额上刻着“光绪辛丑“,这就是这座建筑修建的年代了,而它的风格也是斗拱雕梁,完全代表着那个时代的建筑特色。清同治四年乙丑科中式第四十二名进士,官至副官,当时跟左中堂到新疆平乱,立下战功后任职总兵。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为纪念武进士、官至总兵官的谢遇奇而建,建筑为两进院落四合院式布局,硬山屋顶,抬梁与穿斗混合式梁架结构。梁架金木雕、石雕、正脊的陶塑工艺精美,首进垂脊人物和动物灰塑形象栩栩如生。
重门深锁觉亲迟,盼得花开蝶便知,不使花魂传蝶影,友来蝶梦到花知。
何时蝶欠花前债,引得花生蝶后思,好向东风求宿愿,免教花蝶两猜疑。
远处轻烟袅袅。一大片稻田散落。近处村落里亮黑色的屋顶,散发着古色古香的味道,看上去很美。村子很小,四面都是田地。这样一个古村,居然此行除了我们,没有一个游人,没人一点商业色彩。
小路旁有一眼长满青苔的古井,井上还有被无数次提水的绳子所磨出的凹痕,禁区不住好奇,我探身向深处望,井水已大半干了,想来已弃了许久。这口井边是否也曾有过我们所不知的远古的失落的故事?不得而知,继续前行吧。
宛若迷宫:关帝庙在哪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