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重点高校毕业生遭就业歧视 应建立法规制止

  

  全国政协委员、河北师范大学副校长王长华

  “这两年,一些用人单位招聘时直接把普通高校毕业生排斥在外,即使是毕业于重点大学的博士也会因本科读的不是‘211’、‘985’大学而被拒之门外。”全国政协委员、河北师范大学副校长王长华痛批学历歧视愈演愈烈,直言这样的选人机制简单粗暴,是“用相马代替赛马”,直接损害了普通高校毕业生的职业发展权益。

  现象

  非重点大学毕业生遭就业歧视

  王长华委员说,“院校歧视”近两年有愈演愈烈的趋势,招聘会上一些用人单位在招聘条件中注明“本三毕业生除外”、“本科毕业生要求‘211’、‘985’大学”,直接将普通高校(含独立学院、民办高校)毕业生排斥在外。

  即使是毕业于重点大学的博士,在求职应聘中也会遭遇学历被“查三代”的尴尬,有的仅仅是由于本科学历不是出身“211”、“985”等重点大学而往往被拒之门外。

  “如果这样的歧视性规定是合理的,那所有的非‘211’、‘985’的大学就都不要再办下去了,省得‘误人子弟’。”王长华委员说。有资料显示,七成多的高校毕业生遭受过就业歧视,90%以上的招聘广告中含有歧视性条款,许多毕业于普通高校的毕业生在就业起点上就面临歧视,连起码的公平展示、平等竞争的就业机会都难以获取,以致“同等学力不同等待遇”,普通高校毕业生的职业发展权益受到直接损害。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最新阅读

分享本文到:

关闭
关注更新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