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端午节吃粽子要注意什么?
导语 端午节传统吃粽子,但要注意粽子要熟透再吃、粽子不能吃太快或太多、老人和孩子别多吃粽子。
1、粽子要熟透再吃
因为粽子的主要原料是糯米,冷了后会变硬、变黏,不仅口感不佳,而且极难消化,会加强胃肠负担。另外,如果是肉类或蛋黄馅的粽子,含有较多动物油,冷却后会凝结成固体状,也比热的液体油难消化。其次,糯米和粽子馅如果储存不当极易变质,如果加热不充分,就很容易发生食物中毒。
2、粽子不能吃太快或太多
每年都有因吃粽子太多或太快而发生的消化不良、被噎甚至窒息事件。因为粽子是糯米制品,性质黏,不易消化,并且含有较多的脂肪、盐或糖,热量很高。如果一次吃太多,很容易引起胃酸过多、胃胀等消化不良症。所以,在吃粽子时,最好配一些茶水、蔬菜水果,可以帮助消化,解除油腻。一般情况下,吃粽子一天最好不要超过两个。
3、老人和孩子别多吃粽子
糯米黏性大,而老人和儿童的肠胃功能相对较弱,如果过量食用粽子,极易造成消化不良,出现腹痛、腹胀、腹泻等胃肠道疾病。所以,老人和小孩吃粽子一定要控制好量,每天别超过50克,也就是半个或一个粽子。
4、胃肠道疾病患者别贪吃粽子
粽子里的糯米蒸或煮熟后,会释放出一种胶性物质,黏性比较强,不容易消化,食用后会增加肠胃的负担。平常有腹胀、消化不良、肠粘连的人吃多了粽子,就会闹毛病。胃溃疡及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如果贪吃粽子,还有可能引起溃疡穿孔、出血等症状,使病情加重。
5、心血管疾病患者慎吃粽子
肉类、蛋黄、海鲜等馅料的粽子属于高脂、高热、高胆固醇的食品,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等心血管病患者吃多了,可能增加血液黏稠度,使血液循环出现问题,从而诱发或加重动脉粥样硬化、心绞痛。
6、糖尿病人别吃粽子
糯米的升糖指数本就不低,制作成粽子后油脂含量也很高,有些粽子馅还含有大量糖分,如豆沙、蜜枣等,糖尿病患者食用后会引起血糖快速上升,使病情加重,甚至会诱发并发症。因此,对于糖尿病人而言,应少吃或不吃粽子。
温馨提示:微信搜索并关注【东莞本地宝】公众号,对话框回复【龙舟】获取东莞最新龙舟活动/赛事最新消息、直播入口、时间地点、活动安排等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