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华南寻踪系列驻留展(时间+地点+门票)
导语 华南寻踪系列驻留展以华南寻踪为主题,希望通过实地驻留的方式探寻当代语境下华南地区的地域性艺术表达。展览关键词为:语言、表述与实践。
华南寻踪系列驻留展
展览时间:2021年11月6日- 2022年2月21日
展览地点:33小镇6栋二楼艺术空间
展览门票:现场购票
门票价格:工作日 9元/人、假期 15 元/人(双人行 8 折、学生票 5 折残疾人及60岁以上老人、120cm以下的小孩免票)
该次展览以华南寻踪为主题,希望通过实地驻留的方式探寻当代语境下华南地区的地域性艺术表达。展览关键词为:语言、表述与实践。一方面,我们试图探索从语言出发,找寻特定地域、特定时空下不同语言表达的差异化及其异同性。另一方面,语言作为表述的源动力和载体,将呈现出艺术家探索的观念、方式以及结果;而实践将意味着对既定规定、观念等的挑战、创新、试错等过程。因此,由语言、表述与实践所生成的当代艺术逻辑,是该次实地驻留的工作方式与创作态度。
驻留创作期间,三位艺术家分别深入东莞的工厂和社区等对华南地区的地域、人文、现象做了一系列的调查与实践,以此将其转化为各自的艺术表述,深挖日常之物、平常之景观背后的人文之思。艺术家林铮对三家工厂的厂区、厂貌的参观以及和工人的交流与沟通后,形成了一定的社会学思考,着意从“阳”“阴”神秘学主义视角观察个体与生产系统的关系,敏锐地抓住“车间的一角”的社会景观,对流水线上的机械般的惯性,工作期间工人之间交头接耳的私密对话等内容,理解成是一场机器美学下的理性与感性的博弈。
刘静云从乌石岗工业区内废弃工厂的裸露墙体,发现红色砂砖与许灰白混凝土浮渣所留下的斑驳痕迹,从而触发了他的创作灵感。其作品《行进》采用石膏、墨水、白贝等材料表达如影相随的“痕迹”以及光影,让白贝纹痕串联连贯的黑线与石膏粉堆上喷洒直线前行的墨汁,形成呼应缠绕。作品表达了工业园新与旧混绕的痕迹,新老更迭,曾经的气息、现在的生机,却又相互紧扣,熟悉且陌生的人文环境,鲜活且沧桑地道出过去、现在与未来的交融和存在的痕迹。
陈金龙通过东莞非遗项目考察,对东莞厚街的邓德记鸡蛋卷、腊肠等名吃名食进行插画的视觉表达,传达出传统非遗的当代性创新的可能性。陈金龙创作了一批现实中模糊的人像,添加红色的点和线,呈现从“空白恐惧”到“填空欲望”的过渡,形成一种较为明显的自我标识性的视觉语言和绘画风格。
毫无疑问,三位艺术家驻地观察的视角虽各有不同,但他们在找寻华南地区的各自题材、语言以及形成的表述与实践,其工作方式和艺术呈现方式却值得我们借鉴和反思。
温馨提示:微信搜索关注公众号【东莞本地宝】,在对话框发送【周末活动】即可获取东莞周末活动信息(时间/地点/内容)+抢票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