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享八景

小享管理区历史悠久,文物古迹较多,历史上也曾有过“八景”,可惜年代久远,多已失传。现将原“小享八景”名称列后,以供考证。

1、东山踏青; 2、关口榕阴;
3、教场练武; 4、台下观潮;
5、芦洲落雁; 6、龙树僧归;
7、梅亭月照; 8、北门渔唱。

先辈曾有人将这八景联成诗句,以僧文采。诗曰:
踏青联袂上东山,关口榕阴示乐间,
练武教场兵整备,观潮台下水缓潺,
芦洲落雁依滩宿,友树僧归策杖还,
喜值梅亭逢月照,欣听渔唱北门关。

现将民间对“八景”传闻选述于后:
踏青联袂——原址在村东景桥头对出白鹤山,现为坟地。古代这里有十亩左右沙滩,连潮渚在内共几十亩,遍种竹树,黄昏后,常有近万只白鹤妻息,每年清明,重阳佳节,村中百姓前往欣赏,名曰“踏青”,而得此景。

关口榕阴——小享曾属番禺,座落白市洋(地名),明初,朝庭曾派军屯驻,镇守白市婆洋,设立关口,以防走私。当时该地遍植榕树,榕阴下为汪洋,夕阳映衬,点点归帆,形成关口榕阴一景。

练武教场——小享于明代立村之初,有军屯驻,驻军于现小享小学后边“楼厅”处辟练武场,坚持练武,军威雄壮,当地曾出武举多人。现原址已为居民住宅区。
台下观潮——原址在小享管理区长墩尾,原筑有观潮台,供驻军观察潮水涨落之用,远望甚为壮观。原建筑物已填。

芦洲落雁——原址在小享管理区葫芦门,与大汾管理区沙滘村隔河相望,原有一片沙滩。“葫芦门”在白市洋岸边,观潮台之西,原为当地官员迎官之地,岸边沙滩晚间常有雁群在此栖宿而得此名。

龙树僧归——古代小享有一座“龙树庵”,原址在镜溪书院右侧,曾聚居数十名尼姑(后庵址曾先后迁往现卫生站附近及大享附近)。

每当黄昏,庵中尼姑化缘归来,手持禅杖,轻敲庵门,惟恐惊动要中宿鸟,轻步入庵,倍觉幽清。

梅亭月照——此景已失传。
北门渔唱——小享落村之初,原为小岛,居民多以捕鱼为生,岛上没有避风塘。岛上居民鼎盛时期曾有三百多艘渔舟,日出而作,日落而归。日落西山之际,渔人驾驶归帆,高唱渔歌,使人有心旷神怡之感。该景原址在现管理区办事处后边。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最新阅读

分享本文到:

关闭
关注更新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