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瑞丰五福公司的用人观

 潘灵钢经常说:“老板不是万能的,企业要发展就必须引进和培养各方面的人才。”也正是因为有这样的人才理念,因此“瑞丰五福”的一系列大手笔引进和培养人才行动也就顺理成章了。

  高薪聘了一个“管家”

  浙江瑞丰五福气动工具有限公司是2003年6月潘灵钢从父亲手中接手过来的,其前身是温岭县石粘五金厂。刚接手的时候,潘灵钢可以说是个“一无资金,二无业务”的老板。

  “尽管当时的情况有点艰难,但引进人才的想法我还是想立即实施。”原来,潘灵钢在2002年就已酝酿引进高级管理人才,走现代企业管理的路子。于是在当上掌门人后,他就从日本的一家知名五金工具企业引进了企业第一个高级管理人才——来自台湾的卢先生,一名技术开发管理专业人才,担任企业的副总,全面负责企业的技术和生产。

  “我想主要是我的信任打动了他。”潘灵钢说,他给予了卢总充分的管理权限,企业的300多名员工全部由卢总调派管理,他从不加以干涉;而卢总提出的建议和意见,潘灵钢都十分认真地考虑衡量,积极采纳。当时卢总提出要引进两台加工车床,一台就要40多万元了。而那时企业资金周转非常困难,本地产车床一台只要三四万元。潘灵钢想想企业今后的发展,咬咬牙,买了,如今新设备给他带来了丰厚的回报。“我认为把人才招进来就要相信他,正所谓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潘灵钢也给卢总提供了优厚的待遇:首先是高薪聘请,接着是充分授权,然后在生活上优待照顾,住的宿舍是“像四星宾馆的标准间”。“我觉得这些付出都是值得的。”潘灵钢说,卢总给“瑞丰五福”带来了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技术。比如,以前气枪的检测都是直接接到水管上,然后看可不可以射出水花,根本就没有生产标准。卢总来了之后,就专门设计了一套检测的机器,从雾化的均匀度、喷幅、喷程、规则形状等方面检测气枪的性能,提高了产品的质量。

  16万元培养4名EMBA

  人才是一个企业最大的财富,潘灵钢认为,每一个员工对于企业来讲都是潜在的人才,而如何让员工充分发挥自己全部潜能,帮助企业获得更大的财富,就看企业老总挖掘能力。

  今年,企业出资挑选了4位企业内部员工进行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EMBA)学习。“这是浙江大学开设的,原来是我先去学,学完以后感觉收获挺大,于是就从公司各个部门挑选了4名主管去学习。”

  EMBA每年每人的学费及相关支出就得两万元,学习时间是两年,这样一算,4个人就要16万元。对于这笔账,潘灵钢自有自己的一套算法。“我觉得这些也算是一种投资,是一种长远的投资,是感情和智力投资,也是一种留住人才的办法。”

  20年的“元老”级车间主任

  算起来,重庆来的老周在企业已经工作了20年,绝对的“元老”级员工,20年他从一个学徒干到了冲压车间的主任。

  “我20岁的时候就到这个厂了,我的所有手艺都是在这个厂里学的,没想到我这个外地人也可以当上车间主任。”老周感叹道。企业给了他们很多机会,为他们请老师学技术,进行专业技能大比武,让人人都有表现和提升的机会。“反正只要有技术,都是有升迁的可能的,不管你从哪里来,原来是什么样的职位。”老周说。

  抱着“只要有技术”的信念,老周能学肯干,技术进步了,观念转变了。“比如以前生产出来的产品就随意堆放在地上,或是随手扔进铁筐内,现在是一个个摆放进塑料筐或架子上。每天工作结束,车间的地板变得油腻腻,我们都要把地板仔细地擦干净。”老周憨厚地笑着说,“这也是现代的管理理念。”

  为了营造良好的人才环境,公司建立了人才联谊会、人才办和人才活动中心,并按照全体职工工资总额的3%划拨经费,作为教育培训资金设立独立的账户进行专款专用。企业被评为台州市“聚才爱才”先进单位,潘灵钢也获得了首届市“十佳重才识才企业家”。

相关标签:
点击关注本地宝
返回首页
本地宝产品
反馈 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