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国庆节东莞美食之旅推荐

导语 就快到国庆节了,今天为大家推介东莞市“上善若水,‘厚’德载物”——东莞秋季美食之旅。

  就快到国庆节了,今天为大家推介东莞市“上善若水,‘厚’德载物”——东莞秋季美食之旅。

  一、线路节点

  海战博物馆及威远诸炮台旧址—厚街鑫源食品文化体验区—厚街太粮米饭探知馆—鳌台书院—东莞可园—道滘佳佳美囍悦水乡—道滘永庆村(巍焕楼、兴隆街)—华阳湖国家湿地公园

  二、线路简介

  东莞濒临南海,珠江三大干流之一东江穿境而过,孕育了绵长的文脉、厚重的历史、丰盛的风物、地道的美食。跨越江湖山海,品尝东莞地道美食,见证历史与潮流的交汇,感受“上善若水 厚德载物”的精神。

  三、节气旅游美食

  秋分:腊肠

  制作技艺:将一定比例的肥肉、瘦肉剁碎后加配料,灌入肠衣中,悬挂暴晒,去掉水份而成干制品。一般工序有选料、混料、灌肠、打针眼、绑节、吊晾、烘晒等七个步骤。制作优良的厚街腊肠具有“色、形、味”三大特点,展现了精湛的工艺制作水平。

  节气美食文化:俗话说“秋风起,吃腊味”。每年秋分至冬至这段时间正是秋风微起,天气干爽之时。厚街镇秋冬季温和少雨,受寒冷空气影响,天气干燥,是肉质不易变质且蚊虫不多的时节,再加上光照充足,创造了自然风干腊味最好的气候条件。秋冬时节,吃上一口腊味饭,感受阳光和风、烟和火、时间和温情交融交汇的味道。

  推荐打卡点:明华食品、鑫源食品

  推荐理由:厚街腊肠制作技艺是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厚街腊肠属于广式腊肠的一种,在民间素有“广东腊肠数东莞,东莞腊肠数厚街”之说。厚街腊肠的配制方法与其它腊肠区别在于肠衣用料和腊肠分段的长短,故有“东莞腊肠,又粗又短”之说。自南宋末年以来,厚街腊肠经过厚街人的代代相传和不断改进,不仅汇聚了丰富的制作经验和技巧,还形成了别具一格的饮食文化。

  秋分:广式喜饼

  制作技艺:道滘广式喜饼是历经百年四代人传承发展而形成的独特礼饼总称,种类繁多,有油饼、蛋黄饼、瓜子饼、贵子酥、合桃酥、红豆饼等。道滘广式喜饼以小麦、糖、油、鸡蛋、红豆、核桃、葵花籽、莲子为原材料,通过发粉、筛粉、打蛋、配料、成形、上色等系列环节后,再通过系统烘焙,制作出层层酥脆、香甜可口、甜咸交融的喜饼。

  节气美食文化:喜饼发源于三国时期,流行于清朝时期,《东莞县志》记载“聘用槟郎茶果之属,曰过礼”。道滘广式喜饼是东莞地区婚礼喜事中纳采、纳征、回礼的聘物,口感饱满、回味悠长,在传统婚俗习惯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推荐打卡点:道滘佳佳美

  推荐理由:农历八月起,民间喜事尤多,寓意“好意头”的喜饼受到青睐。道滘广式喜饼是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历经四代人的传承,有着百年历史,其原材料经过精心筛选,制作手法更是精益求精。

  秋分:白沙油鸭喉煲萝卜

  制作技艺:白沙油鸭喉剪段飞水去油。切好萝卜放煲里,加姜片煮二十分钟,再放鸭喉煲十分钟,最后放少许盐。

  节气美食文化:白沙油鸭不仅是家庭秋冬季美食,而且已经走上宴席餐桌。油鸭腊味饭、鸭喉萝卜煲、鸭肾西洋菜汤、鸭肠蒸水蛋、香芋油鸭煲等,皆由白沙油鸭派生,各有风味,成为岭南饮食文化一大特色。

  推荐打卡点:地道虎门、好地方渔邨

  推荐理由:秋风起,吃腊味。虎门白沙油鸭作为腊制食品的佼佼者之一,是东莞的传统食品、中国南方特色风味的优质农副产品,在晚清时期已出口香港,在大湾区和东南亚享有百年品牌的美誉。白沙油鸭制法悠久,白沙油鸭制作技艺被列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寒露:虎门膏蟹蒸肉饼

  制作技艺:虎门膏蟹蒸肉饼一般选用青膏蟹和新鲜猪肉。为了保证口感,不能用净瘦肉,要拌入些许肥肉然后手工剁制。将肉剁好后,再和鸡蛋以及切碎的葱、蒜、九层塔一起拌匀,中慢火蒸16分钟。

  节气美食文化:虎门有着丰富的海产资源,寒露是吃蟹的最佳时节,虎门膏蟹蒸肉饼应运而生。青膏蟹肉质醇厚,蟹膏鲜香,入口即化。

  推荐打卡点:地道虎门、好地方渔邨

  推荐理由:“虎门潮水接牂牁,春淡秋咸蟹总多。水肉金膏随月满,精华更奈稻花何。”这是屈大均在《广东新语》中对虎门膏蟹的动人描述。虎门蟹饼下层滑嫩,上层焦香,让人同时尝到海陆双鲜。干制九层塔碎让蟹饼在焦香中透出一丝近似薄荷和紫苏的草本清香,极具层次感,成为整道菜的“点睛之笔”。

  寒露:鲜美麻涌双宴(河鲜宴、香蕉宴)

  制作技艺:挑选最为肥美、新鲜的食材,放入油、盐、姜丝等调味,可用蒸、煎或焖等烹饪方式。

  节气美食文化:东莞市麻涌镇位于珠江口东岸,西南连接狮子洋,处于咸淡水交汇处,镇内河涌纵横,水网交织,盛产白鸽鱼、凤尾鱼、禾虫、蟛蜞、河虾等河鲜。河鲜上市时节,麻涌人挑选适时、新鲜的食材,烹饪出美味佳肴招待四方游客,“麻涌好人家,朝食鲜鱼晚食虾”是当地人的自豪之说。

  推荐打卡点:华阳湖聚龙阁、勤勤喜宴、新聚景酒楼、角尾渔邨、黎克松餐厅、麻一农庄、鱼塘公农庄、大众鱼锅滔记店

  推荐理由:麻涌美食是东莞市民间美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粤菜的美食名片之一,以香蕉、河鲜及当地盛产的食材为原料,做法简朴、追求清鲜、力求真味,是勤劳朴实的麻涌人民千百年来生产和生活的智慧结晶。

  霜降:濑粉

  制作技艺:厚街濑粉的制作包括浸、舂、和、漏、烫、冷、梳等工序,讲究干湿度、温度、火候、动作手势等,还有师傅、大工、小工之分,是一门独特而富有文化内涵的传统手工艺技能。其大体工序有:将晚稻米洗净,用机器碾磨成细腻的米粉。将米粉和入适量的水,放入搅拌机里打成米浆。米浆呈糊状,装入袋中。袋底有如淋浴头的小孔。拿起米袋,将米浆顺着袋底的小孔挤入盛着热水的大锅里,这个挤的动作就叫做“濑”。几分钟后,用竹筛捞起濑粉,放到水盆里过凉,漂去多余的粉质,放入一口大水缸里,濑粉就制成了。“浓”“清”是濑粉汤底的两大特点,一、二十斤的猪骨头,加上猪肚、陈皮等材料熬出的汤清、浓、纯。在这样的汤里浸出来的濑粉鲜甜嫩滑,特别可口。烧熟的鹅皮呈红色,斩件铺在濑粉上像铺上一层金子。濑粉是银白色的,一条条细小的圆柱状小粉条浸在汤汁中,就像盛着一碗银条,所以有“金鹅银濑”之称。

  节气美食文化:霜降前后正是晚稻米丰收之时,逢年过节或办生日、其它喜事,厚街人都有吃濑粉的习俗。直至如今,在厚街当地仍然留传着一句妇孺皆知的俗语:“八月十五杀鸡泡粝(濑)粉,争食打崩煲”。

  推荐打卡点:食得福、众和轩

  推荐理由:相传厚街自公元1149年立村以来,厚街人就在“食”字下功夫,经过数百年的演绎,创造了名闻遐迩的厚街特产——厚街濑粉,厚街濑粉制作技艺已入选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温馨提示:微信搜索公众号【东莞本地宝】,关注后在对话框回复【国庆】可获2024东莞国庆节放假安排,活动攻略,消费券领取等相关信息!

点击关注本地宝
返回首页

热点推荐

最新阅读

反馈 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