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五年社保基金收入年均增长24.9%

十七大以来,东莞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人人保障”和“提升民生幸福”的总体目标,克服国际金融危机等种种困难,从东莞实际出发,着力完善社保体系制度建设,着力规范管理服务,普惠公平、覆盖城乡、保障民生的社会保障体系雏形日渐清晰,探索出符合东莞实际的城乡统筹发展模式,各项社会保障事业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深化改革、促进发展、维护稳定、建设幸福东莞作出了积极贡献。

  市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1年东莞社会保险基金总收入179.40亿元,比2007年增长143.6%,为全市各项社保事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同时2011年东莞社会保险待遇总支出73.26亿元,比2007年增长了137.3%。

  社保基金收入年均增长24.9%

  十七大以来,东莞市委市政府着力健全社保制度,促进全市社会保障水平大幅提升。

  市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十七大以来,全市社会保险覆盖面持续扩大。截至2011年底,东莞参加各种社会保险人数共2464.69万人次,比2007年底的1295.06万人次增长90.3%,年均增长17.5%。

  社会保险覆盖面的扩大源自社会保险制度的不断健全完善。十七大以来,东莞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不断健全职工基本养老、工伤、失业、生育保险、社会基本医疗保险和农(居)民基本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险制度,先后出台了多项政策法规,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地方社会保障体系。

  东莞从2012年9月1日起开始非本市户籍职工子女参加社会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将非本市户籍子女纳入我市社会基本医疗保险参保范围,首次实现了我市社会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由户籍人口、就业人群向非本市户籍、非就业常住人口扩展,这是东莞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又一个重大突破,也是继我市解决非本市户籍职工子女入读公办学校后,东莞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又一重大进展。

  在市委市政府各项有力政策的推动下,十七大以来东莞的社会保险水平实现新跨越。从收入情况看,社保基金收入增长较快,2011年东莞社会保险基金总收入179.40亿元,比2007年增长143.6%,年均增长24.9%,为全市各项社保事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持。2011年东莞社会保险待遇总支出73.26亿元,比2007年增长137.3%。

  三甲医院数量为全省地级市之首

  十七大以来,东莞的社会保障向低收入人群倾斜,最低生活保障标准逐年提高。近五年来,东莞两次上调了最低生活保障线,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从2007年的320元/人/月上调到2011年的440元/人/月;村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从2007年的300元/人/月上调到2011年的440元/人/月,实现了城乡统一标准。

  在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的同时,最低生活保障范围也不断拓宽。近五年来,东莞坚持兼顾重点的原则,不断拓宽最低生活保障对弱势群体的覆盖面,从2012年起,东莞将全市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全部纳入城乡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实现保障制度对重点保障对象的倾斜,使有限的基金产出最大的社会效益。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收入的增加,东莞最低生活保障人群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

  十七大以来,东莞市委市政府大力推进卫生事业基础建设,提升医疗服务能力。近五年来,全市医疗卫生事业实现较快发展,各项主要指标逐年提高,医疗服务能力稳步提升。市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1年全市卫生医疗机构达2249个,床位数量达22814张,卫生技术人员共39582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3644人,分别比2007年增长36.4%、49.8%、37.6%和30.6%。

  十七大以来,东莞的医疗服务能力逐年提高。2011年,东莞拥有综合医院54所,比2007年增加5所;中医医院2所,与2007年持平;专科医院16所,比2007年增加11所,医疗服务能力明显提高。目前,东莞拥有以市人民医院为龙头的三级甲等医院达到8所,位居全省地市级城市首位。

  公办学校教育能力稳步提升

  教育是城市发展的未来,十七大以来,东莞对教育的投入不断加大,市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1年全市教育经费投入总额125.1亿元,比2007年增加57.9亿元,增长86.2%。全市教育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进一步提高了教育的综合实力和整体水平。

  十七大以来,全市办学规模基本稳定,幼儿教育发展较快。2011年全市幼儿园数量达到749家,比2007年增加190家,增长34.0%。同时,东莞不断提升义务教育办学水平,规范和促进民办学校发展,扩大成人教育培训规模,促使全市办学质量不断提升,推动教育由扩大办学规模逐步向内涵式发展,教育综合实力和整体水平有了新的提高。

  十七大以来,全市的教育水平显著提升,升学率逐年提高,高考入围人数逐年增加。近五年来,东莞不断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全市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升学率逐年提高,高考入围人数逐年增加。

  同时,近五年来民办教育蓬勃发展。截至2011年底,东莞经批准开办的民办幼儿园有583所,民办普通中小学244所,其中办学层次为小学的有110所、初中9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14所、完全中学1所、普通高中1所、多层次学校9所;民办中职学校11所(含2所民办技工学校)。

  十七大以来,全市教育系统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提供了大量公办学位,解决外来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2011年,东莞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就读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有13.29万人,比2007年增加1.52万人。

  数字看增长

  险种至2007年底至2011年底增幅失业保险参保222.36万人次参保299.38万人34.6%养老保险参保227.98万人次参保481.05万人111.0%医疗保险参保236.32万人次参保602.41万人154.9%工伤保险参保360.10万人次参保479.44万人33.1%

  关键词 社保覆盖

  为经济建设提供良好社会环境

  数据:截至2011年底,东莞参加各种社会保险人数共2464.69万人次,比2007年底的1295.06万人次增长90.3%,年均增长17.5%。2011年东莞社会保险基金总收入179.40亿元,比2007年增长143.6%;2011年东莞社会保险待遇总支出73.26亿元,比2007年增长137.3%。

  解读:东莞的城市结构特征是外来人口众多,据市社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东莞的户籍人口已基本实现了参加社保,但还有庞大的外来务工人员,由于外来工流动性大,无法确定固定工作和居所,将其纳入社保一直以来都是一项难题。

  十七大以来,东莞参加各类社会保险的总人数呈爆发式增长,得益于东莞市层面在加快转型升级、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同时,始终高度重视民生事业。东莞市在全国率先构建起了城乡一体的社会养老保险、社会基本医疗保险以及三位一体的工伤保险“三大体系”。

  与此同时,十七大以来东莞的社保基金总收入及社保待遇总支出增长基本持平,表明全市范围的社保制度已经进入有序运行的良性循环,社会保障制度为经济建设营造良好环境的功能体现得更加明显。

温馨提示:微信搜索公众号【东莞本地宝】,关注后在对话框回复【社保】可获东莞社保查询入口+社保费计算器,以及社保参保/缴费/报销/补缴/转移/变更的业务办理指南

点击关注本地宝
返回首页

热点推荐

最新阅读

本地宝产品
反馈 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