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篇:大难当前,是走还是留?
近日,意大利足坛丑闻有了最终裁决,其中“电话门”事件主角意大利豪门俱乐部尤文图斯因涉嫌操控裁判被宣判降级并以-17分的成绩开始下赛季意乙联赛。在球迷纷纷失望,抱怨的同时,俱乐部内部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人事变动,教练被提拔顶替将受牢狱之灾原经理之职,而主力队员则要求终止合同,转会走人。只有少数队员,如斑马王子皮耶罗和队长卡纳瓦罗表示出誓死守卫的决心。但不可否认,这样一支曾经影响巨大,球星云集,成绩显赫的俱乐部将承受该队历史上最惨痛、最黑暗的一段时刻。
其实不论是因为违法受处罚,还是激烈竞争导致破产,原先规模庞大、实力雄厚的财团一夜间面临崩塌的例子在生活中屡见不鲜,假设如果你是该公司的一份子,你是会留守还是离开?如果公司愿意在此时提拔你当“救火队长”,你又会如何选择呢?
在大自然面前,人类的力量何其渺小。在企业的面前,个人的能力同样微弱。企业的落寞,个人无已回天,企业的溃败,员工无须买单。一场风波过后,树倒猢狲散。
砂糖橘:识时务者为俊杰
不妨先问一下,为什么大多数职工都不愿意和企业同生共死呢?
企业和员工之间向来是不平等的,说直接点,就是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劳动力是廉价商品,员工为企业尽心尽力,但得到的回报大多却不能等同。这完全是企业不公平在先,这种情况下,遇到生死关头,还指望员工守着你?
我也是普通员工中的一员,赚得不多,刚买房付了首付,如今负债累累。如果公司告诉我,现在公司快挺不下去了,我首先想到的,是如何尽快找一份新工作好负担接下去的生活,而不是去当拯救公司的“英雄”。英雄不是人人能当的,我自认没有这个能力,还是现实一点好;其次,一人之力何其有限,我不认为有谁的个人能力能够强大到足以拯救整个公司。
识时务者为俊杰,看清现实才是关键。
小南:不做一相情愿的忠诚徒
我想大多数员工在甫一加入一个实力雄厚的企业时,绝对不会只想靠着企业的大树,心安理得地乘凉,然后树倒猢狲散的。很多人总是充满着激情和抱负,希望证明自己的价值,也希望和企业一同取得更辉煌的成就。
忠诚是极其可贵的品质,但如果只有一方忠诚,未免是件可悲的事情。自从联想“闪电”裁员事件后,不少人已经意识到“企业不是我的家”。忠诚的留守未必能带给我们预期的回报,包括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尤其对于那些品德很好但能力稍欠的员工,留守可能换来的凄凉的晚景。所以没有“救火队长”的能力的话,贸然表明一颗红心对公司既起不到什么效果,对自己带来的后果也是沉重的。一个人是不能背负起一个企业的命运的。
更何况,很多善良的人都是恋旧的,但很多时候冷酷无情的往往是企业,不对等的忠诚留守犹如一把伤害自己的匕首。一向待老臣忠臣不薄的AC米兰,都做过无情抛弃阿尔贝蒂尼的事情,所以,大家都摸着怦怦跳的心脏想想清楚吧。
小鱼:生存是根本之道
企业以赢利为目标,员工以赚钱抑或者实现个人价值为目标。当企业尚能实现员工的这些目标时,自然一拍即合,可谓是各得其所。倘若企业一夜倾覆,那么员工又以何来生存?最简单的道理,人的生存成本越来越高,为了满足这些日益增长的成本,员工不得不去赚更多的钱。若在这个时候,还来谈什么对企业尽忠到底,实在有些牵强。原因只有一个:我得生活下去。
也许有人会问,那你的价值观就只是金钱吗?非也。我得先生存,才能有实现理想的可能存在。离开了这家公司,还有更多的公司可以让我寻找到机会。因此,我也不觉得这是矛盾。
至于“救火队长”的任务,一来我不敢接,因为我并非属于那种可以临危受命的人,无此才能,亦不敢勉强为之;二来我不能接,谁知此任务是否会变成某种牺牲品,故难以为之。
大难当前,走为上。不过,凡事即有两面性,难道我们就找不到任何理由留下吗?
碧落黄泉:无情则走,有情则留
不走有个前提,前提是老板不是我的朋友或是多年的同学。也就是说,我与公司的上司的关系就是老板与下属的关系。那么我选择忠诚于自己的信念,忠诚于自己的职业。
的确,如果遇上一位好老板是会有一种追随感,离开在情感上有时会难过,但从另一个角底而言,有时候走出去了才能看清问题的本质。很有可能公司在当初制定战略时就引发了如今的结果,这些在局内的人是不明白的,只有跳出局外,经过再一次的磨练才会有感悟。
多年以后,如果昔日的老板东山再起,那么我还是愿意回来再一次追随他,当然前提是他的确是个好老板。对于老板而言,那时的我可能有更多的经验,更多的江湖阅历,也会得到更多的器重。
小宝:凤凰涅盘,逆境重生
虽然我很不喜欢做选择题,但人生无处不在选择。选择本身就是一种代价的形成!乍眼一看新闻,大脑中第一反应就是,当然走!俗话都说: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都各自飞了。更何况是企业和员工呢?良禽择木而栖,这是很自然的道理,没有谁会愿意留下来陪葬的。
但看完事件回放后,我的想法有所改变。身处逆境时最能使人得到锻炼,最能让人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尤其是如果这个企业和尤文图斯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也有过辉煌的战绩,那就更应该充分信任它终有走出泥潭困境的那一天。如果此时公司又愿意提拔我为“救火队长”,那我更是会万分荣幸!陪伴着企业走过困境甚至力挽狂澜,会让我更自信,更坚强,不会在今后一遇到困难时就胆怯和退缩,而这些,都是令我终身受益的难得的财富。只有经历了淬火的人才,才是真正的人才!
小夹子:被动的走,主动的留
是走还是留,这个空说无意。具体事自然会有具体了断。但有点很明确,如今人们更用一种现实、功利的心态来对待职场中发生的事。与切生利益有关的事,我做,无关的,我便不会去搭理。做法虽没有错,只能说人们的道德观念不如以前来的高尚。
鸟之将死,其鸣也哀。发展再顺利,规模再庞大的企业也终归有弊病,同样,一个企业要竭力阻止自己的颓势,也必然会有一番作为。更何况是个没落的贵族?所以,就算人们再如何现实与功利,我们同样能够找到留下来的理由。“走”是因为害怕,而“留”才是更充满智慧的主动选择。
HR观点:契约关系是基础,价值实现是标准
企业与员工是契约关系。契约是约束也是保障。在合法的情况下任何人都有权利做出自己的选择。不仅仅是法律,还有道义。每个个体都有自己的理由去选择,当然选择的基础还是在合法情况下。不管去留,可能每个人的道理都不同。
首先是企业背叛了员工
就是说很多企业的行为不是以员工利益为出发点的。道德的等价交换情况就等于说是“你不仁,我不义”。尤其是就算企业获得了更好的机会突然翻身,企业的行为目的从此就会改变为凡事从员工利益出发吗?翻身的情况也许是偶然,但是企业文化或者说经营目的是必然,不会因为偶然事件发生改变。所以不能寄希望于胸怀和忠诚左右企业未来。可以做一下沉思:留下的价值是什么?
第二、获利机会
很多人敢于面对危机,危机这个词的意思可以看成是危险造成的机会。风险的第四种定义就是:相对于损失的可能存在利润可能。毕竟尤文图斯这类企业仍然有挽救的可能。作为切入点,未来的收益是比较可观的。就比如教练成为了经理一样。这是危机里的机会部分,和道德无关。
第三、重头再来
避害趋利是人的本能。无论是走是留,都要从头开始。作为人才,企业发生危机的时候,竞争对手会首先盯着失败者拥有过的现在没有实力拥有的宝贵资源。比如客户,再比如人才等等。这对于很多人是更好的机会。到新的企业去,可能会创造更大的价值,最起码可以先保证温饱。而留下,要付出的代价太大了。这是危机里的危险意识部分,也和道德无关。
第四、为时尚早的结论
对于前途不明的情况,还是那句老话:“没有错对的选择,只有会不会后悔的选择。”不定向选择需要目光来确认。投机和保本都是决策,也许机会稍纵即逝。果断一点并且永往直前更令人敬佩。这时候是行动的时候,不是下结论的时候。
最后、考虑去留的价值
不定向选择题没有标准答案。个人认为到底如何选择仍然要以个人的价值实现为标准。如果没有力挽狂澜的能力,留下可能是负累。作为核心成员,出走可能是不再被赏识。作为个体,我们考虑如何更好实现自己的价值,这对双方有益处。
篇后语:
大难当前,是走还是留?真是公说的有理,婆说的也有理。就如文中所言:“没有好与坏的选择,只有后不后悔的选择”。瞬息万变的职场,能够改变结果的因素实在太多了,多到有时让成功都显得是一次偶然。更何况,人生所追求的成功到底是什么?何谓彻底的失败?只怕个人见解不同。
未来的不能预测是必然的,选择一个未知结果的命题是令人犹豫的,但两者都不可怕。正可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需要为自己担忧的是那些盲目跟从、枉下结论的人。就拿冷热行业来说,虽不可能今朝热,明日就冷,但要经久不衰,永世昌盛是完全不可能的。道听途说,只知一朝形势,不发展连贯的深入研究,一味的只认表面的“冷”与“热”的职场人,倘若是个人愚见也就算了,就怕还要“献计献策,替人做主”,更怕形成一套说法,一套理论去蛊惑人心,到处招摇撞骗,这就很要命了。
如今与战乱年代有别,那时有人苟且性命于乱世,站错队要被批,跟错主要被杀……,现时只需想法子让生活过得更美好,因此,由选择生与死,转向于利益获取的多与少,吃的亏重或轻,这样的抉择不再背负着沉重的命运。所以,请尊重自己内心最直接的感觉吧!“走”与“不走”,不必问别人,更与道德、廉耻无关。最终结果的好与坏都要站在人生的高度才能看得更彻底,而这份彻底也仅只属于你个人
其实不论是因为违法受处罚,还是激烈竞争导致破产,原先规模庞大、实力雄厚的财团一夜间面临崩塌的例子在生活中屡见不鲜,假设如果你是该公司的一份子,你是会留守还是离开?如果公司愿意在此时提拔你当“救火队长”,你又会如何选择呢?
在大自然面前,人类的力量何其渺小。在企业的面前,个人的能力同样微弱。企业的落寞,个人无已回天,企业的溃败,员工无须买单。一场风波过后,树倒猢狲散。
砂糖橘:识时务者为俊杰
不妨先问一下,为什么大多数职工都不愿意和企业同生共死呢?
企业和员工之间向来是不平等的,说直接点,就是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劳动力是廉价商品,员工为企业尽心尽力,但得到的回报大多却不能等同。这完全是企业不公平在先,这种情况下,遇到生死关头,还指望员工守着你?
我也是普通员工中的一员,赚得不多,刚买房付了首付,如今负债累累。如果公司告诉我,现在公司快挺不下去了,我首先想到的,是如何尽快找一份新工作好负担接下去的生活,而不是去当拯救公司的“英雄”。英雄不是人人能当的,我自认没有这个能力,还是现实一点好;其次,一人之力何其有限,我不认为有谁的个人能力能够强大到足以拯救整个公司。
识时务者为俊杰,看清现实才是关键。
小南:不做一相情愿的忠诚徒
我想大多数员工在甫一加入一个实力雄厚的企业时,绝对不会只想靠着企业的大树,心安理得地乘凉,然后树倒猢狲散的。很多人总是充满着激情和抱负,希望证明自己的价值,也希望和企业一同取得更辉煌的成就。
忠诚是极其可贵的品质,但如果只有一方忠诚,未免是件可悲的事情。自从联想“闪电”裁员事件后,不少人已经意识到“企业不是我的家”。忠诚的留守未必能带给我们预期的回报,包括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尤其对于那些品德很好但能力稍欠的员工,留守可能换来的凄凉的晚景。所以没有“救火队长”的能力的话,贸然表明一颗红心对公司既起不到什么效果,对自己带来的后果也是沉重的。一个人是不能背负起一个企业的命运的。
更何况,很多善良的人都是恋旧的,但很多时候冷酷无情的往往是企业,不对等的忠诚留守犹如一把伤害自己的匕首。一向待老臣忠臣不薄的AC米兰,都做过无情抛弃阿尔贝蒂尼的事情,所以,大家都摸着怦怦跳的心脏想想清楚吧。
小鱼:生存是根本之道
企业以赢利为目标,员工以赚钱抑或者实现个人价值为目标。当企业尚能实现员工的这些目标时,自然一拍即合,可谓是各得其所。倘若企业一夜倾覆,那么员工又以何来生存?最简单的道理,人的生存成本越来越高,为了满足这些日益增长的成本,员工不得不去赚更多的钱。若在这个时候,还来谈什么对企业尽忠到底,实在有些牵强。原因只有一个:我得生活下去。
也许有人会问,那你的价值观就只是金钱吗?非也。我得先生存,才能有实现理想的可能存在。离开了这家公司,还有更多的公司可以让我寻找到机会。因此,我也不觉得这是矛盾。
至于“救火队长”的任务,一来我不敢接,因为我并非属于那种可以临危受命的人,无此才能,亦不敢勉强为之;二来我不能接,谁知此任务是否会变成某种牺牲品,故难以为之。
大难当前,走为上。不过,凡事即有两面性,难道我们就找不到任何理由留下吗?
碧落黄泉:无情则走,有情则留
不走有个前提,前提是老板不是我的朋友或是多年的同学。也就是说,我与公司的上司的关系就是老板与下属的关系。那么我选择忠诚于自己的信念,忠诚于自己的职业。
的确,如果遇上一位好老板是会有一种追随感,离开在情感上有时会难过,但从另一个角底而言,有时候走出去了才能看清问题的本质。很有可能公司在当初制定战略时就引发了如今的结果,这些在局内的人是不明白的,只有跳出局外,经过再一次的磨练才会有感悟。
多年以后,如果昔日的老板东山再起,那么我还是愿意回来再一次追随他,当然前提是他的确是个好老板。对于老板而言,那时的我可能有更多的经验,更多的江湖阅历,也会得到更多的器重。
小宝:凤凰涅盘,逆境重生
虽然我很不喜欢做选择题,但人生无处不在选择。选择本身就是一种代价的形成!乍眼一看新闻,大脑中第一反应就是,当然走!俗话都说: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都各自飞了。更何况是企业和员工呢?良禽择木而栖,这是很自然的道理,没有谁会愿意留下来陪葬的。
但看完事件回放后,我的想法有所改变。身处逆境时最能使人得到锻炼,最能让人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尤其是如果这个企业和尤文图斯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也有过辉煌的战绩,那就更应该充分信任它终有走出泥潭困境的那一天。如果此时公司又愿意提拔我为“救火队长”,那我更是会万分荣幸!陪伴着企业走过困境甚至力挽狂澜,会让我更自信,更坚强,不会在今后一遇到困难时就胆怯和退缩,而这些,都是令我终身受益的难得的财富。只有经历了淬火的人才,才是真正的人才!
小夹子:被动的走,主动的留
是走还是留,这个空说无意。具体事自然会有具体了断。但有点很明确,如今人们更用一种现实、功利的心态来对待职场中发生的事。与切生利益有关的事,我做,无关的,我便不会去搭理。做法虽没有错,只能说人们的道德观念不如以前来的高尚。
鸟之将死,其鸣也哀。发展再顺利,规模再庞大的企业也终归有弊病,同样,一个企业要竭力阻止自己的颓势,也必然会有一番作为。更何况是个没落的贵族?所以,就算人们再如何现实与功利,我们同样能够找到留下来的理由。“走”是因为害怕,而“留”才是更充满智慧的主动选择。
HR观点:契约关系是基础,价值实现是标准
企业与员工是契约关系。契约是约束也是保障。在合法的情况下任何人都有权利做出自己的选择。不仅仅是法律,还有道义。每个个体都有自己的理由去选择,当然选择的基础还是在合法情况下。不管去留,可能每个人的道理都不同。
首先是企业背叛了员工
就是说很多企业的行为不是以员工利益为出发点的。道德的等价交换情况就等于说是“你不仁,我不义”。尤其是就算企业获得了更好的机会突然翻身,企业的行为目的从此就会改变为凡事从员工利益出发吗?翻身的情况也许是偶然,但是企业文化或者说经营目的是必然,不会因为偶然事件发生改变。所以不能寄希望于胸怀和忠诚左右企业未来。可以做一下沉思:留下的价值是什么?
第二、获利机会
很多人敢于面对危机,危机这个词的意思可以看成是危险造成的机会。风险的第四种定义就是:相对于损失的可能存在利润可能。毕竟尤文图斯这类企业仍然有挽救的可能。作为切入点,未来的收益是比较可观的。就比如教练成为了经理一样。这是危机里的机会部分,和道德无关。
第三、重头再来
避害趋利是人的本能。无论是走是留,都要从头开始。作为人才,企业发生危机的时候,竞争对手会首先盯着失败者拥有过的现在没有实力拥有的宝贵资源。比如客户,再比如人才等等。这对于很多人是更好的机会。到新的企业去,可能会创造更大的价值,最起码可以先保证温饱。而留下,要付出的代价太大了。这是危机里的危险意识部分,也和道德无关。
第四、为时尚早的结论
对于前途不明的情况,还是那句老话:“没有错对的选择,只有会不会后悔的选择。”不定向选择需要目光来确认。投机和保本都是决策,也许机会稍纵即逝。果断一点并且永往直前更令人敬佩。这时候是行动的时候,不是下结论的时候。
最后、考虑去留的价值
不定向选择题没有标准答案。个人认为到底如何选择仍然要以个人的价值实现为标准。如果没有力挽狂澜的能力,留下可能是负累。作为核心成员,出走可能是不再被赏识。作为个体,我们考虑如何更好实现自己的价值,这对双方有益处。
篇后语:
大难当前,是走还是留?真是公说的有理,婆说的也有理。就如文中所言:“没有好与坏的选择,只有后不后悔的选择”。瞬息万变的职场,能够改变结果的因素实在太多了,多到有时让成功都显得是一次偶然。更何况,人生所追求的成功到底是什么?何谓彻底的失败?只怕个人见解不同。
未来的不能预测是必然的,选择一个未知结果的命题是令人犹豫的,但两者都不可怕。正可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需要为自己担忧的是那些盲目跟从、枉下结论的人。就拿冷热行业来说,虽不可能今朝热,明日就冷,但要经久不衰,永世昌盛是完全不可能的。道听途说,只知一朝形势,不发展连贯的深入研究,一味的只认表面的“冷”与“热”的职场人,倘若是个人愚见也就算了,就怕还要“献计献策,替人做主”,更怕形成一套说法,一套理论去蛊惑人心,到处招摇撞骗,这就很要命了。
如今与战乱年代有别,那时有人苟且性命于乱世,站错队要被批,跟错主要被杀……,现时只需想法子让生活过得更美好,因此,由选择生与死,转向于利益获取的多与少,吃的亏重或轻,这样的抉择不再背负着沉重的命运。所以,请尊重自己内心最直接的感觉吧!“走”与“不走”,不必问别人,更与道德、廉耻无关。最终结果的好与坏都要站在人生的高度才能看得更彻底,而这份彻底也仅只属于你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