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三旧改造实行问责制

东莞三旧改造实行问责制

“到目前为止,全市只有7宗项目的‘三旧’改造方案向市‘三旧’办正式申报,仅4宗获批,1宗准备报省会审,这与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目标要求仍有较大的差距。”昨日下午,市“三旧”改造工作现场会贯彻落实会议在塘厦镇召开,副市长梁国英督促各镇街、各部门要用活用好“三旧”改造政策,坚决完成今年改造任务。

年内未完成计划将追责

据了解,今年我市纳入《东莞市2010年“三旧”改造问责项目列表》的改造地块174宗,规模约3.35万亩,今年我市将实现启动3万亩“三旧”改造任务,各镇街必须在年内至少启动一个成片改造项目和一个单宗改造项目。但从目前情况来看,全市共向市“三旧”办正式申报7宗项目的改造方案,仅4宗获批,1宗准备报省会审。梁国英指出,基层村组一级对政策的熟悉程度仍然不够理想;另一方面,投资者和群众对优惠措施的解读仍然一知半解,甚至误读误解。

“各镇街是项目报批的工作主体、责任主体、问责主体。”梁国英强调,各镇街“三旧”改造进展,是问责各镇街主要负责人的重要依据,年内未能完成计划的镇街,市委、市政府将严肃追究责任。

拆迁补偿将出台配套政策

当前“三旧”改造中,征地拆迁是最突出的难题。今年全市拟启动的项目涉及拆迁8573户,已经签订补偿协议的有1570户,已经拆迁的有1174户。此前,市里已出台《东莞市“三旧”改造房屋拆迁补偿安置工作指导意见》,明确了“三旧”改造项目的补偿方式、拆迁主体、面积核定等规定,为各镇街提供更加细化的工作指引。梁国英指出,各镇街要坚持采取平等协商的方式,多想办法、多做工作,切实解决拆迁难点问题。致力于建立公平、合理的补偿安置方法,平衡各方利益,明确改造片区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对拆迁中碰到的“钉子户”,通过提前安排进行市场评估,然后再协商谈判,增强工作的主动性。

梁国英透露,围绕拆迁补偿尤其是实物补偿问题,市里将酝酿出台新的配套政策。允许先建新楼再拆旧楼,新、旧地块在符合规划等前提条件下相互置换。“三旧”改造拆迁安置房建设,其人均建设规模和用地规模可以适当放宽;被拆迁人不属于本村村民的,其补偿待遇与本村村民一视同仁。安置楼可按规定按户分割核发土地证和房产证等,具体规定以最终印发的文件为准。各镇街要趁此机遇借势发力,紧密结合政策宣传做好沟通协调和说服工作,加快推进拆迁步伐。

■会场传真

各镇街要加快报批进度

“抓‘三旧’改造一定要坚持规划先行,只有把好规划设计关,留足城市配套设施建设空间,城市建设才能上档次。”梁国英说,各镇街要从本地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来做好规划设计,还要强调城市环境整治,适当控制建筑密度,兼顾城市景观美化,立足本地特色营造绿化和人文城市景观,确保“改一块、靓一块”。梁国英特别提出,要合理安排容积率。“虽然‘三旧’改造项目可以给予适当调高容积率,但也并不是越高就越好,各镇街必须充分考虑拆迁成本和城市规划等因素,慎重确定。”此外,由于目前全市只有一宗单元规划通过审批,进度太慢。各镇街要加快进度,市城乡规划局要想方设法简化程序。

多发展特色产业避免恶性竞争

“个别镇街仍然把‘三旧’改造片面理解为开发房地产项目,遇到国家房地产调控政策就产生观望情绪,放慢工作步伐。”会上,梁国英批评了部分镇街慢的主观原因,同时要求大家要始终牢记,“优二强二”、城市环境整治同样是“三旧”改造。梁国英要求,各镇街要坚决摒弃房地产依赖心理,防止重房地产开发,轻其他产业、基础设施、公共事业和民生工程建设。

“要多发展特色产业,避免产业同质化和恶性竞争。”梁国英说,各镇街均有自己的特色产业,譬如塘厦镇的高尔夫球产业,莞城的文化、教育产业,虎门的服装,大岭山的家具,厚街的酒店等等。他要求,“在‘三旧’改造过程中要注意发掘自身特点,扬长避短,实现优势互补,扶持既有项目做大做强。”

点击关注本地宝
返回首页

热点推荐

最新阅读

本地宝产品
反馈 提问